郭華仁/我們可以從「農藥殘留容許量爭議事件」學到甚麼?20170417

A+

A-

上下游於4月5日報導,郭華仁教授提出,農藥殘留容許量調整事件鬧得紛紛云云,經過各方的協調,已暫告一段落,農委會提出六點結論,包括1. 加強風險溝通、2. 公開新藥申請、3. 完整揭露新藥背景資訊、4. 建立跨部會食安平台、5. 詳細說明政策、6. 儘速推動《植物醫師法》等。一方面民眾學到更多農藥方面的知識,民意也得到適當的紓解,另一方面政府在風險溝通技術上有所進步,治理可望有效提升,在近來政府各部會公民溝通的表現中,顯得可圈可點。,

不過半個月來我們看到若干媒體聳動聽聞、兩極端化的標題,先是「蔡英文嚴防自己被下毒卻「投毒」害臺灣老百姓」,而後有「科學輸了!食藥署不敵政客引發的民粹」。前者挾持政治目的,後者奉科學為圭臬,都是不可取的態度。

實際上這次事件凸顯出一個舉世皆然的現象,那就是官方、專家與公眾兩方存在一條鴻溝。這鴻溝來自科技的高牆,政府理當作為橋梁,居中協調,但是由於一些因素,導致民間團體對於農藥政策的不滿,因此發起運動訴諸群眾。群眾通常不信任政府,因此連帶也不很相信專家的話,讓專家們忿忿不平。

分析、評論這次事件的文章已經很多,本文就來談一下事件背後隱藏的原因。若不針對原因下手,恐怕類似的情事仍會不斷發生。

http://www.nature.com/news/crispr-microbes-and-more-are-joining-the-war-against-crop-killers-1.21633

資料來源:上下游 編輯部,” 我們可以從「農藥殘留容許量爭議事件」學到甚麼?”, 上下游,2017年4月5日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SHARE
按下 Enter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