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田將實驗「赤眼卵蜂」防治秋行軍蟲

A+

A-

赤眼卵蜂。圖片來源:農委會

 

報導摘要

農委會統計,台灣自6月8日發生首例秋行軍蟲起,至7月14日為止,除嘉義市外,全台均有秋行軍蟲案例通報,確定案件共計206件。

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表示,秋行軍蟲目前仍在防治第二階段:用藥防治。目前為止接獲案例中,受災作物均為玉米,預計七月底準備進入由農民自主管理的第三階段。

防檢局副局長鄒慧娟解釋,國外文獻記載的受害程度20%,主要來自聯合國在非洲的研究,台灣危害程度以面積來看,玉米目前尚在第一期作,目前依全台玉米受損面積1.22%比例,國內玉米供應不會受影響。

有機田區實驗天敵─「赤眼卵蜂」寄生蜂片

陳駿季表示,目前在有機田間試驗最有效的是赤眼卵蜂的寄生蜂片,為寄生蜂的一種,目前為防治玉米螟蟲的方式之一。確認防治確實有效後,便會加入到防治策略。

台大農場試驗田會於農藝系必修課作物學實習中,對學生教學及使用,會將帶有赤眼卵蜂蜂卵的蜂片,固定在玉米植株的葉背。平均一隻寄生蜂可有效防治直徑50公尺內的玉米螟蟲,目前尚未被列入防治秋行軍蟲的防治方法。

桃園慈心農場場長-劉俊和表示,從未使用過赤眼卵蜂寄生蜂片,面積小使用恐不敷成本,通常以避開玉米螟蟲好發期,以省去防治資材費用。

未來防治重點─害蟲整合管理(IPM)

陳駿季表示,未來防治重點在害蟲整合管理(IPM)。IPM是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結合多種防治方法,並以經濟角度考量,使農民投入最少成本、達到最大防治成效。

 


 

  • 資料來源: ,上下游,108年7月15日。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SHARE
按下 Enter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