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柿葉枯病之及發生與防治

A+

A-

甜柿葉枯病之及發生與防治

  台灣省甜柿於 1987 年由日本引進,包括富有、次郎、伊豆、駿河、御所及花御所等品種,目前栽培面積最廣的品種富有及次郎。現今田間發生較嚴重的病害有灰徴病、角斑病、炭疽病、白粉病及葉枯病等五種。

(一)病徵

1.

葉斑型葉枯病

 

本病發生於春梢抽出之後的 4至 5 月,感染初期在葉片上形成黑色小斑點,病斑擴張性不大,後期病斑 5 至 7 mm紅褐色,有黑褐色的外緣,潮濕的季節病斑中央有黑色的小顆粒(分生孢子堆)。

2.

輪紋葉枯病

 

本病發生於夏季的 8 至 9 月感染葉片形成擴張性的輪紋病斑,紅褐色,圓形至不規則形,潮濕的環境下,病部密生黑色突起的孢子堆。

(二)病原

  本病由真菌 Pestalotia spp 感染引起,由於病原及病徵的差異,可區分為葉斑型葉枯病及輪紋葉枯病二種。葉斑型葉枯病病原菌 Pestalotia diosopyri Sydow ,輪紋葉枯病病原菌為 Pestalotia theae Sawada,以上二種分生孢子梗無色,纖細狀,分孢子與尾端連結,分生孢子紡錘形 5 室,兩端無色透明,中央 3 室暗褐色,16 Î21Î6.6 ~ 8.3 um,孢子頂端著生 2 ~ 3 條鞭毛,鞭毛無色 10 ~ 16 Î0.1 ~1.5 um。

(三)病害傳播

  本病原為粘性孢子,經由風雨傳播,病原菌發育最適溫為 攝氏 28 度左右。目前病原菌的生活史並不明確,第一次傳染源應可視為地上罹病葉片。田間初發生時期通常在春梢抽出後 4 至 5 月間,因當時濕度低發病少,到 8 月以後逢降雨或颱風過後,在潮濕的環境下,本病急速蔓延,葉片被害常造成乾枯及提早落葉,而影響果實生育及降低品質。

(四)防治方法

A.

徹底清除落葉,以減少病源。

B.

增加有機肥的使用,避免氮肥過量。

C.

加強整枝修剪工作,以促進通風及日照。

資料來源:整理自 劉添丁,「甜杮葉枯病之發生與防治」,台中區農情月刊第三十四期,2002年九月

                                                                                                                 2003/11/18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SHARE
按下 Enter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