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訂/黃璋如博士
撰文/園丁編
「蟲生真菌」中,黑殭菌、白殭菌、綠殭菌皆是生物防治上極具重要性的角色,牠們透過寄生的方式,讓自己在昆蟲的體內增殖,造成害蟲早期身亡。且此種方式與傳統化學藥劑的噴灑不同,完全取自自然的資源,以不傷害土地的形式守護著作物的安全,不僅可以有效抑制蟲害的擴張,搭配其他防治資材一起使用更能提升整體防治的效用!
這些真菌通常從昆蟲的體壁即可直接侵入,利用沾附在昆蟲表面的殭菌分生孢子,逐漸形成發芽管再生成吸附器,而吸附器分泌的黏液與酵素除了可以附著在蟲體,更可經由擠壓與酵素分解作用穿入昆蟲表皮。一方面分泌真菌毒素,破壞昆蟲的免疫系統;一方面吸食昆蟲的養分,奪取宿主的營養來源,最終在菌絲體不斷的繁殖增長下,使害蟲的內部組織瓦解以致死亡。
當昆蟲接觸到真菌後,約略5~6天就會死亡,屍體則會依據碰觸到的菌種別而呈現不同的顏色,可能是黑色、白色或綠色,如同發霉般,在蟲屍上產生大量的孢子,隨風飄散、停留,持續擴張感染。且牠們有別於蘇力菌的攻擊模式,藉由「接觸」便可對害蟲產生極大的殺傷力,最重要的是,無論害蟲處於哪個生長階段,牠們都可以一一撲滅!
而黑殭菌、白殭菌、綠殭菌等真菌類殺蟲劑除了對付鱗翅目及鞘翅目昆蟲有效以外,面對蚜蟲、飛蝨和線蟲等也具有相當的毒性,以下為其主要防治對象與使用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