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訂/黃璋如博士
撰文/園丁編
溫網室是一種能克服環境、天候的限制,營造出更適合作物生長條件的栽培設施。因為溫網室有多種型態,因此功能也略有不同。
網室,主要有水平棚架和隧道棚架二種,結構較為陽春,大多以固定式支架搭建,外層再覆以紗網,當然也有用網子將果樹一棵棵包覆的做法。網室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昆蟲進入,也能分散強風及雨滴對蔬果的衝擊。由於網室的成本較低,且能有效減低天候影響與蟲害等問題,因此受到農友的歡迎,最常見、且面積較大的應是用來種植葉菜類、木瓜、苦瓜,近年來百香果農也開始利用網室種植了。
而溫室的結構相較之下則更複雜與多樣化,並會依據不同的生產需求,結合各種控制設備,如:溫度、光照、溼度等控管裝置,所以整體建造的費用亦較高昂,主要應用在花卉、葉菜、番茄等嬌弱或高經濟價值的作物上。一般而言,溫室屋頂多以塑膠布覆蓋,當然也有人使用造價較高的玻璃;側邊則裝置防蟲網及塑膠布,平時塑膠布捲起,大風雨時再將側邊塑膠布放下。因為都要用到防蟲網,也常常稱為溫網室。
因為溫室(或溫網室)在夏季時真的會產生溫室效應,甚至到達50度以上,難免損害作物或造成生長、繁殖之障礙。因此溫室屋頂的排熱越來越被重視,有太子樓式、側翼開啟式或不對稱斜坡(鋸齒式)屋頂。有時也加裝風扇來排熱,目的就是要能將溫室內的熱空氣排出;也會利用遮陰網,包含內遮陰、外遮陰或側遮陰,以減少日照避免高溫。
溫室的造型有多種,可參考引用資料〔1〕。政府對於溫室或網室都有設施補助,補助計畫及建造樣式也可參考 延伸閱讀1. (農糧署網頁)。
溫網室最重要的目的是防止病蟲害,但若稍有閃失,不慎讓昆蟲進入溫網室後便沒有天敵,有時更難控制病蟲害的發展。因此在溫網室中除了防止昆蟲進入以外,更要留意監測昆蟲發生的狀況並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
另外,在溫網室裏面種植的作物若需要昆蟲授粉,農民就會購買蜂巢,讓蜜蜂協助授粉。
溫網室造價不斐,尤其能禁得起颱風摧殘的強化結構溫室造價更高,它雖然對農業生產能有幫助,且政府也有補助,但農友應妥善評估其CP值或成本效益。尤其應考量夏季溫室內部高溫下能種植的作物非常有限,溫室內病蟲害防治不會比露天栽培更容易,而且至少五年就需要更換塑膠布,以及夏季抽風排熱的電力,這些成本都非常可觀。評估後再建設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