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訂/曾英傑博士 • 繪師/吉利丁編 • 圖文/園丁編 • 更新時間:2023/2/8

《嫌疑人K-編號011|象鼻蟲 weevil》

✤ 學名:Curculionoidea

✤ 形態特徵:

象鼻蟲的種類繁多,身長從1到50毫米皆可見,外表則具有厚實堅硬的殼甲,以及豐富且具保護作用的花色。

水稻水象鼻蟲(圖 / 嘉義縣政府農業處)

✤ 危害對象:芋頭、茄子、穀類、香蕉、柑橘等

✤ 攻擊部位:新芽、嫩葉、花蕾、果實

✤ 出沒時節:全年

  • 由於象鼻蟲的種類眾多,因此隨著寄主不同,發生密度最高的時節也有所差異!
  • 以危害香蕉的假莖象鼻蟲來說,10月到隔年春天是爆發期。
  • 侵害果樹類的紅捲葉象鼻蟲,全盛期則在4-9月。
被象鼻蟲啃食的柑橘嫩葉(圖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 發生情形:

  • 大多數的成蟲與幼蟲均以植物為食。幼蟲的頭部發達,可以直接蛀食植株;成蟲會透過口器嚼食花、果實、樹幹等部位。
  • 牠們的口器除了用來覓食,也是在植物組織上鑿孔產卵的重要工具。
棕長頸捲葉象鼻蟲危害狀(圖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伴隨病症:

  • 被蛀食的傷口容易誘發軟腐病,周圍組織會轉為黑褐色。
  • 如果根系被破壞,則會造成植株衰弱、倒伏。

✤ 入侵徵狀:

  • 葉片多半會呈現參差不齊並帶有孔洞。
  • 有些被啃食的果實會產生微凹的黑斑。
  • 危害劇烈時,可能會使受害部位枯死、斷裂或導致落果。
葡萄嫩葉上有不規則的褐色破裂斑點,嚴重者已褐化乾枯。(圖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 相處之道

生物防治:

  • 目前沒有特別用於田間防治的物種,但是鳥類、青蛙、瓢蟲、螳螂等都會捕食象鼻蟲。
  • 使用白殭菌撲殺也有一定的成效。

物理防治:

  • 清除田間枯葉及死株,並妥善做好衛生管理,將有助控制病蟲害。
  • 建議趁成蟲活動力較弱的清晨、黃昏時分捕殺。

資材防治:在播種期可以在植株上鋪蓋防蟲網避免成蟲前來產卵。

引用資料

  1. 温宏治(2020),園藝果蔬害蟲診斷與管理(初版;21頁、43-44頁、75頁、135-136頁、210頁、243頁),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 小川幸夫(2020),蟲蟲的迫降!無農藥栽培家庭菜園:想要培育出美味的蔬菜,就必須要借助蟲蟲的力量(元子怡譯;初版,130頁),瑞昇。(原著出版於2018年)
  3. 高橋孝文(2017),植物病蟲害防治全圖鑑(藍嘉楹譯;初版,65頁),台灣廣廈。(原著出版於2014年)
  4. 蔡勇勝(2009),蟲生真菌殺蟲劑簡介及其應用,作物非農藥管理技術手冊,23-31,https://www.tactri.gov.tw/Uploads/Item/4608e513-e948-4d91-9942-468caa879e80.pdf

 

影片欣賞

  1. 公共電視(2018),公視【台灣特有種-大圓球背象鼻蟲 】英文版,公視兒少,https://youtu.be/U04peekq5d4

 

延伸閱讀

  1. 林義祥(2021),象鼻蟲圖鑑,嘎嘎昆蟲影像網,http://gaga.biodiv.tw/new23/cp03_31.htm
  2. 李鍾旻(2013),外來象鼻蟲:人類的阻力?助力?,環境資訊中心,https://e-info.org.tw/node/86190
  3. 黃文伯(2008),為人類幸福而不幸的象鼻蟲,環境資訊中心,https://e-info.org.tw/node/37379
  4. 趙治平、溫宏治(2008),象鼻蟲類,趙治平、王文哲、陳仁昭、楊秀珠、李淑英、袁秋英等,植物保護圖鑑系列18-香蕉保護(初版,13-16頁),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5. 吳文哲、石憲宗(2006),防疫檢疫上象鼻蟲科昆蟲之鑑定,植物重要防疫檢疫害蟲診斷鑑定研習會(六),11-19,https://www.baphiq.gov.tw/userfiles/02(7).pdf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按下 Enter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