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一等!你知道隱翅蟲不是害蟲嗎?
A+
A-
不要再誤會隱翅蟲囉!牠不只不會攻擊人類,甚至還是一種益蟲。
中興大學昆蟲系三年級的胡芳碩同學從高中就開始研究隱翅蟲,目前已經發表了7篇隱翅蟲相關論文。他說:「隱翅蟲超酷的。」但隱翅蟲受到很多誤解,胡芳碩決定要用研究還牠一個公道。
看清楚之前不要拍打 誤殺隱翅蟲需用清水沖洗
在生物分類中,隱翅蟲屬於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鞘翅目隱翅蟲科,牠是目前全世界物種數量最多的一科,已經被發現的就有 6 萬 7 千種,推測熱帶地區還有許多種類未被發現。因為多樣性高,因此幾乎所有環境都找得到牠的蹤影。
以台灣的隱翅蟲而言,潮濕的土地、公園的草地、水田和溪流邊,都是牠們藏身的環境。如果家中門窗未保持緊閉,有些種類也會因為趨光性使然而出現在室內空間。
然而在台灣常見的 1,200 多種隱翅蟲中,真的會危害人類的隱翅蟲大約只有 20 種,台灣民眾多半受害於紅胸隱翅蟲。隱翅蟲不會叮咬人類,但牠的體液中含有弱鹼性的隱翅蟲素,我們拍打隱翅蟲後,牠的體液留在皮膚上,沒多久就會起水泡、紅腫、灼熱。傷口慢慢收乾、結痂,大約要十天才會痊癒,而且極易留下傷疤。
但是,「隱翅蟲不僅不會主動攻擊人類,牠甚至是許多害蟲的天敵。」像是褐飛蝨、葉蟎、薊馬等作物害蟲,都是隱翅蟲捕食的對象,也就是說,牠們可是農夫的好幫手喔!
胡芳碩強調,紅胸隱翅蟲的特色是身體的頭、胸、腹各節呈現黑紅相間的顏色,只是牠體長大約一公分,比蚊子大一些,所以極易一時手癢就「啪」一下。因此,為了保護自己的安全,「下手前最好多看一眼,如果不是蚊子,就將牠吹走就好。」他又指出,萬一真的誤殺了隱翅蟲,趕快用大量清水沖洗,如果皮膚狀況太過嚴重,還是要儘速就醫。
有興趣瞭解相關資訊者可以參考 臺灣昆蟲同好會製作的懶人包
資料來源
- 楊語芸(2020/11/06),隱翅蟲不要打!人見人怕原來是益蟲,大三學生胡芳碩用研究還隱翅蟲一個公道,上下游,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41477/
相關報導
- 徐采薇(2020/11/03),大三就發表國際論文、發現新物種:高中成績不好,他靠特殊選才成為昆蟲專家,Cheers雜誌,https://www.cheers.com.tw/career/article/5098099
- 喻文玟(2020/10/22),鍾情隱翅蟲 興大昆蟲系大學生2年發表10篇國際論文,聯合報,https://udn.com/news/story/7325/4955009
延伸閱讀
- 胡芳碩(2019/09/24 ),化石形態分析如何改寫甲蟲演化歷史:原以為「最老的隱翅蟲」其實不是隱翅蟲,泛科學,http://pansci.asia/archives/170920
- 胡芳碩(2019/04/30),太陽餅沒有太陽,隱翅蟲也不一定要隱翅,泛科學,https://pansci.asia/archives/159807
- 胡芳碩(2017/12/20),隱翅蟲真的有那麼可怕嗎?隱翅蟲皮膚炎又是怎麼一回事?,泛科學,http://pansci.asia/archives/13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