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我們的地球-51個修復方式

A+

A-

地球日源起

地球日的構想源自創辦人尼爾森(Gaylord Nelson,時任美國威斯康辛州參議員),他親歷過1969年加州聖塔芭芭拉嚴重漏油事件引發的混亂。受到反戰運動啟發,他瞭解到若將「空氣、汙水等污染正不斷擴張」的概念注入到公眾意識中,這力量可迫使全國性議程納入環境保護議題。尼爾森參議員向全國媒體發表「全國環境辯論會」的構想,說服麥克勞斯基(Pete McCloskey,保守派共和黨眾議員)與他聯合主席,並徵召海亞斯(Denis Hayes)為全國總聯絡人。海亞斯成立了85人的團隊,在美國各地推動這個活動。

1970年4月22日,2,000萬名美國人橫跨東西兩岸進行大規模的遊行示威,為永續環境走上街頭、進入公園和體育場,數千所大學院校籌組抗議活動。許多環保團體,其成員長期對抗石油外洩、製造污染的工廠與發電廠、未經處理的廢水、有毒廢棄物處置、殺蟲劑、高速公路開發,荒野消失與野生動物滅絕等等問題,在當下他們意識到,原來彼此之間有著如此接近的共同價值觀。1970年的地球日達成了罕見的政治結盟,並得到來自共和黨與民主黨員、富翁與窮人、都市人與農民、大亨與勞工領袖等等,各方的支持。第一個地球日促成「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的成立,並催生《潔淨空氣法》、《潔淨水法》、《瀕危物種法案》通過。

1990年,地球日動員141個國家、共兩億人口,終於讓環境議題登上世界舞台。1990年地球日大肆宣傳世界各地的資源回收運動,並為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的聯合國「地球高峰會」鋪路。它更促使美國總統柯林頓在1995年頒發「總統自由勳章」給尼爾森參議員,感謝他創辦地球日,這是美國給公民的最高榮譽。

千禧年則將焦點放在全球暖化與綠色能源。此次共有184國、5,000個環保團體、數億人口共襄盛舉。2000年地球日結合了1970年首次地球日欲大展鴻圖之決心、與1990年地球日的國際草根運動主義,不僅利用當時新興的網際網路聯繫世界各地的行動者,也在非洲加彭以原始的對話鼓鍊模式,一村又一村地傳遞著訊息,同時更號召了數千人聚集在華盛頓國家廣場。地球日向各國領導者傳達清楚而響亮的訊息:這個世界的公民要求快速而果決的行動,朝向綠色能源發展。

圖 / 台灣地球日

資料來源

  1. EARTH DAY NETWORK. THE HISTORY OF EARTH DAY. Retrieved from https://www.earthday.org/history/
  2.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https://teia.tw/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SHARE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按下 Enter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