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改陰影之二│基改種子與農藥公司的雙手策略20160511

A+

A-

基改陰影系列報導二:基改種子與農藥公司的雙手策略

上一篇我們討論了種植基改作物導致配套農藥使用量日益上升,這一篇文章就來研究一下基改種子企業和農藥公司間的綿密關係。

圖1

資料來源:ETC Group

根據一份統計報告顯示,2011年全球種子公司的前三名龍頭老大分別為孟山都、杜邦與先正達,市占率各約26 % 、18.2 %與9.2 %,合計達53.4 %,而前十大公司則坐擁全球七成五的市場。

一九七ま年代,嘉磷塞就已經出現在一支叫做「年年春( Roundup)」的農藥產品中,並由生產公司申請專利,這家生產公司就是孟山都。其後許多農藥也使用此一成分,數十年來銷售長紅,成為世界最暢銷的商品。由於嘉磷塞的全球各地專利權於一九九一年之後陸續到期失效,為了佔據農化市場上的銷售優勢,孟山都公司開發了Roundup Ready的基因改造作物,用抗嘉磷塞的基因改造作物來維持專利與獲利。這顯然就是買 A 強迫推銷 B 的策略,買了號稱可以抵抗嘉磷塞的基因改造種子,當然就是要配上嘉磷塞除草劑才有用。

圖2

CC 授權 by Mike Mozart

這個策略證明非常有效,讓孟山都在全球種子與農藥生意上立於不敗之地。近二十年來,孟山都所研發的這種能抵抗嘉磷塞除草劑基因改造種子,暢銷全世界,更成為基改作物的指標品項。

在台灣允許進口的基改食品原料中,也容易發現各種具有抵抗嘉磷塞除草劑特性的品項。

圖3

資料來源:衛福部食藥署

位居第二的杜邦公司,台灣人也不陌生,這間美國著名的化學公司透過旗下子公司——先鋒良種國際Pioneer Hi-Bred International來販售基因改造種子。2015年12月,杜邦與陶氏化學(Dow)宣布合併成為DuPont-Dow公司。

第三名的先正達則是瑞士公司,以農藥與種子商品聞名,不過就在2016年2月,先正達被以430億美金的金額被中國化工收購。

綜觀這短短半年間基改種子企業的合併風潮,更加凸顯對未來全球糧食安全的憂慮。根據ETC Group這篇《Merge-Santo: New Threat to Food Sovereignty》文章中指出,倘若孟山都與拜耳(Bayer)合併,加上現有的DuPont-Dow、Syngenta–Chem China,全球將出現三大商業種子巨頭,合計將掌握全球65%的農藥與61%的商業種子銷售量:若孟山都選擇與德國的巴斯夫(BASF)合併,也將握有近61%農藥與51%的商業種子市場。

圖4

資料來源:ETC Group

分析衛福部資料庫中顯示,台灣目前允許進口的111項基改食品原料中,孟山都佔了42項、先正達23項、杜邦18項、拜耳16項、道禮(Dow)11項及巴斯夫1項,也頗符合這前十大公司的全球市佔排名情況。

圖5

資料來源:衛福部

因此,假設真如基改公司廣告強力放送的話術所言,基因改造種子的推廣大大減少了農藥使用量,孟山都等公司豈非自掘了產品滯銷的墳墓?

從「農藥使用量上升」以及「跨國農藥大廠身兼基因改造種子廠商」的這兩項事實來看,不禁令人懷疑:基因改造作物真正的目的不是為了拯救飢荒,而是餵飽企業老闆和股東自己的荷包吧?

【資料來源】:GMO FILE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SHARE
按下 Enter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