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全國名米產地冠軍賽」結果20161111

A+

A-

2016「全國名米產地冠軍賽」結果

2016「全國名米產地冠軍賽」冠軍米結果出爐!雲林縣西螺鎮農會奪得香米組總冠軍;非香米組總冠軍則是彰化縣二林鎮農會;此外,桃園市觀音區農會、高雄縣大寮區農會更拿下香米組、非香米組品種雙料冠軍。

「今年品種冠軍分佈得蠻平均的,北、中、南、東都有農會獲獎。」農糧署中區分署長莊老達表示,這次香米組、非香米組總冠軍落在雲林、彰化,這兩個縣市有濁水溪灌溉,濁水溪溪水富含礦物質,如果再加上合理化施肥,又有礦物質、又有有機質,米的品質會很好。

連續多年拿下十大好米、冠軍名米的高雄大寮農友毅鴻表示,農友陳毅鴻表示,高雄145、高雄147兩種品種其實最怕氮肥下太多,影響粗蛋白質量「但因為我們是有機栽種,所以氮肥很少。」觀音區獲獎農友梁信琦也說,最重要的就是「肥料少量多施。」有在控制肥料量,所以口感也就比較好。

西螺奪香米總冠軍、二林以「台南16號」拔得頭籌

香米組總冠軍被雲林縣西螺鎮農會以「臺農71號」搶下,獲獎農友也曾在2012年拿下十大名米總冠軍,「其實種田最重要的就是『時間點』!」農友張清松表示,掌握對的時間做對的事,就能事半功倍,像是減肥時間、曬田時間,時間掌握得好,田自然管得好!

至於非香米組則由彰化縣二林鎮農會以「臺南16號」拔得頭籌,獲獎農友陳格俊表示,其實沒什麼特別方法,「就是用心照顧啦!」再靠農會或其他農友經驗傳承,合理化施肥,其實真的沒特別做法,「真的就是用心再用心!」

彰化縣二林鎮農會奪下2016非香米組總冠軍(攝影/賴郁薇)

好米不愛太多氮肥 大寮農友連續多年獲獎

高雄縣大寮區農會、桃園市觀音區農會也紛紛奪下香米組、非香米組品種雙料冠軍。大寮區農會以「高雄145號」、「高雄147號」獲獎;觀音區農會則是靠「桃園3號」、「臺南11號」拿下品種冠軍獎盃。

「我們從96年開始,年年參賽,只有98年、99年沒得獎!」高雄大寮區獲獎農友興奮大喊,也表示,今年天氣真的很糟糕,又有寒害,米粒真的有受到影響,但真的謝謝農改場提供很棒的米種,自己真的也付出很多心力管理農田。

「其實我們種的米好吃,主要是因為我們肥料下得好!」農友陳毅鴻表示,高雄145、高雄147兩種品種其實最怕氮肥下太多,影響粗蛋白質量「但因為我們是有機栽種,所以氮肥很少。」有在控制肥料量,所以口感也就比較好。

陳毅鴻更表示,平時靠「水量控制」進行田間管理,插秧期會進行第一次灌水,靠大量水壓重量抑制雜草竄生;待灌的水漸漸乾掉,就進入所謂曬田期,這時地比較乾,也能避免無效分糵,維持稻米生長情形一致;待結穗期再灌第二次水,「稻米很好管理,但就是眉眉角角很多,只要稍微沒注意到,品質就會有影響。」

高雄市大寮區雙料獲得香米組、非香米組品種冠軍(攝影/賴郁薇)

「感謝老天爺配合啦!」觀音區獲獎農友梁信琦笑道,其實最重要的就是「肥料少量多施。」肥料一旦多,葉面就會綠,容易招致病蟲害。「其實平常就常跟農會或其他農友交流、預防問題。」真的花了很多心力照顧田。

觀音區農會也表示,其實最重要的就是維持田水流動,讓田水溫度維持較低的溫度,「這樣能減少米心白度。」另外插秧時也要把間距取出來,一方面減少病蟲害,一方面讓作物有空間生長。

桃園市觀音區農會雙料得獎,農友振臂歡呼(攝影/賴郁薇)

濁水溪富含礦物質 台南11號獎落北部

農委會副署長黃金城表示,台灣的稻米品種多,「但產地環境、耕種技術才是稻米品質的關鍵!」除了鼓勵各改良場所種好品種的米之外,也鼓勵農民在種米過程中不斷求新求變。

「今年品種冠軍分佈得蠻平均的,北、中、南、東都有農會獲獎。」農糧署中區分署長莊老達表示,這次香米組、非香米組總冠軍落在雲林、彰化,這兩個縣市有濁水溪灌溉,濁水溪溪水富含礦物質,如果再加上合理化施肥,又有礦物質、又有有機質,米的品質會很好。

被問及「臺南11號」竟然是由桃園市拿下品種冠軍,莊老達解釋,臺南11號其實是台灣稻米大宗,占台灣稻米總量的六、七成,雖然一開始比較適種於南部,「但可能是隨著氣候暖化吧,現在幾乎全台適種了!」

獲奬團隊與署長合影(圖片提供/農糧署)

煮米小秘訣:記得浸泡

「其實這次米的品質都還不錯,有些入圍的米差異都很細微,很難評比!」本屆冠軍米評審委員,目前從事日本料理工作的的藍文彬表示,品評時主要都在感受米本收的黏度、甜度、香氣,努力找出「香氣最特殊的米」。

被問及這次米有沒有什麼還可以進步的地方,藍文彬表示,主要是這次米不知道為什麼,看起來透明度比較不夠,另外,就是米聞起來有香氣,但嚐起來沒有甜度,「不知道是不是受到氣候影響。」

此外,藍文彬更提供「煮米小祕訣」:洗米的時候不要搓揉,稍稍在水裡翻動三、四次就好,以免破壞白米表面;洗好米後再將米泡在水裡30分鐘左右,軟化米心;煮米時儘量用過濾水煮米,這樣煮出來的米最好吃。

評審細細感受米的口感(攝影/賴郁薇)

【資料來源】:上下游新聞市集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SHARE
按下 Enter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