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田雜草綜合管理技術
A+
A-
前言
古人云: 「種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又云: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朗朗上口的詩句道出雜草生命力及管理的問題。臺灣位處熱帶與亞熱帶交界,高溫多濕,水田雜草發生機率高且種類繁多,通常具有生活史短暫、生長勢強且種子量多易散布等特性。田間雜草生育旺盛,不但與水稻競爭水分及養分,且易成為病菌、害蟲及鼠類之寄生或棲息場所,因而,增加對水稻的危害程度,影響稻米品質及產量甚鉅。因此,雜草管理為水稻栽培之重要一環。
水稻田常見雜草
稻田雜草發生種類及其多寡,除由雜草本身之生理特性影響外,也受天然環境或人為因素的影響,決定水田草相之最主要因素為整地及水分管理。水田雜草以水生(Hydrophyte)及濕生(Hygrophyte)植物為主,水生雜草具有表皮薄、植物體柔軟含水多、細胞間隙大及易受除草劑影響之一般特性。多數一年生雜草種子由表土1公分內之氧化層發芽長出,但多年生之營養繁殖體萌芽則不限於表土淺層。依除草劑防除觀點可將雜草區分為禾草、莎草及闊葉草等三類。禾草的主要特徵是莖具有節,莖稈的橫切面為圓形或扁圓形,如稗草及芒稷;莎草則不具節,其莖稈的橫切面為三角形,如碎米莎草及螢藺。這兩類雜草均具有長且窄的葉型及平行之葉脈,屬於種子萌芽後具有一片子葉之單子葉植物。闊葉草主要特徵是葉型寬闊,為網狀葉脈,屬於種子萌芽後具有兩片子葉之雙子葉植物,如尖瓣花及細葉水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