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發展有機農業未來努力方向

A+

A-

待克服之問題
(一)觀念混淆影響消費信心:

有機農產品之衛生、安全甚受消費者喜愛,其產品種類及產量日益增加。惟部分行銷業者過度渲染其衛生安全,造成消費者誤解慣行農法生產之農產品有安全顧慮;另外部分生產者或銷售者因有機農產品需求量增加、價格高,未深究有機栽培之真正意義及生產方式,即濫竽充數、甚或假冒,使一般消費者對市售有機農產品失去信心。

(二)提升國內適用之生產技術:

由於國內農業生產環境與國外不盡相同氣候高溫多溼,病蟲害問題較為嚴重,土壤中有機質肥料損失較快,而有機栽培之生產方式亦與慣行農法有別,亟待建立適用之雜草控制、肥培管理、病蟲害防治方法及適用資材等生產技術。
(三)競爭壓力將與日俱增: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國外之有機農產品勢將因加速開放國內市場而進口,影響國內有機農產品之產銷。此外,國內部分大型企業亦有意涉足有機農業領域,大規模生產、行銷,對小農生產方式將造成競爭壓力。

發展有機農業努力方向

(一)重質不重量,穩健發展:

台灣地區病蟲害問題較為嚴重,農業生產環境與國外不盡相同,且尚處有機農業發展初期,未來數年不宜急遽擴大有機栽培之面積,應著重於有機栽培技術及資材之研發與輔導量產,先求質之提昇,再求量之擴大。

(二)健全民間團體驗證:

國內外各界對有機農法之定義及實務尚無一致之共識,美國聯邦政府立法歷經七年尚未定案,國內制定法令費時冗長,實已緩不濟急,現階段宜以輔導民間團體辦理產品驗證,並由會員中遴選適當人員經講習訓練後,擔任幹部強化其執行能力,使其發揮團體自律功能。並以其自有標章產銷,藉相互約束維護其標章之信譽,建立驗證制度,樹立品牌形象。

(三)借重改良場所輔導監督:

行政院農委會各農業試驗改良場所設備完善、擁有優秀專業人才,未來應擔任農民講習訓練、有機農產品驗證機構技術人才培訓等技術輔導以及協助監督民間驗證機構辦理實地抽查及採樣抽檢等之角色。

(四)灌輸正確產銷觀念:

有機農產品強調提供清潔、安全、無農藥殘留,攝取此類農產品,對於一般民眾之健康,當然會有所幫助,但部分生產行銷業者宣稱有機農產品具有醫療效果,誤導正國人消費觀念,畢竟有機農產品只是眾多農產品中供消費者另一項選擇而已。

(五)整合有機農產品產銷:

面對國外有機農產品進口及國內大型企業加入市場之競爭壓力,政府應輔導個別有機栽培農戶組織產銷班,成立合作社或合作農場,並加入有機農業民間團體接受其驗證,以提高其競爭力。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委會 2004/01/12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SHARE
按下 Enter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