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綠色餐飲17項大獎揭曉,Plants獲年度大獎,55家「葉級餐廳」共享綠餐殊榮!

A+

A-

本文轉載自上下游;記者:馬振瀚

以環境永續為核心,倡議友善、有機的食材運用,綠色餐飲指南於19日盛大舉辦第二屆綠色餐飲年會暨頒獎典禮,在此次綠色餐飲的年度盛會中,由77間餐廳共同角逐17項綠色餐飲大獎,而本屆「GDG年度大獎」由主張植物性、無麩質、全食物飲食理念的餐廳Plants獲得,「年度最佳營運獎」則由米其林星級主廚南霸天簡天才師傅經營的「Thomas Chien天才餐飲事業集團」獲選,身兼生態廚師與三時之聚—彰化武德殿的主廚張文騰,則榮獲本屆年度最佳主廚獎。

綠色餐飲指南除了頒發各大獎項外,也公布首屆通過符合綠色餐廳分級評鑑的葉級餐廳名單,並邀請行政院院長蘇貞昌和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共同簽署包含「優先採用有機友善食材、優先採用當地當令食材、遵循永續生態及海洋原則、減少添加物使用、提供蔬食餐點選項和減少資源耗損與浪費」的六大綠食宣言。(得獎全名單見文末)

專屬台灣綠色餐飲指南,超過222家綠色餐廳參與

綠色餐飲指南的成立,最初是從如何幫助有機小農把蔬果賣出去,如何使有理念的綠色餐廳不再獨自打拼開始,綠色餐飲指南創辦人、台北市文化探索協會秘書長黃俊誠說明,協會在2018年參考英國永續餐廳協會(Sustainable Restaurant Association,SRA)的綠色餐飲指南(Green Dining Guide),成立屬於台灣的綠色餐飲指南,運作四年來已有超過222家綠色餐廳參與,且成員正快速增加中。

台灣大學農藝學系名譽教授、綠色餐飲指南顧問郭華仁表示,近年外食的人越來越多,但是有永續概念或希望能在外吃到友善環境食材的消費者,卻不一定能找到合適的餐廳,而綠色餐飲指南便在此脈絡下應運而生。

水花園有機農學市集農夫自治會會長宋輝雲於會上指出,從產地到餐桌,若資訊和需求能建立起可靠且互信的平台,將是造就有機農民,綠餐業者,消費者與生態環境永續發展能四方共贏共好的方式。

此次各獎項的評選,是由綠色餐飲指南各區總召集人和顧問,親自踏訪全台綠色餐廳,結合SRA的評鑑方式、獎項規劃和參酌合國全球永續發展指標(SDGs),設計出更適用台灣的綠色餐飲獎項,包含「GDG年度大獎、年度最佳營運獎、最佳有機友善食材獎、最佳在地食材運用獎、年度最佳主廚獎、最佳自製食材運用獎、最佳全食料理獎…共17項大獎,共有32家餐廳獲獎。

行政院蘇貞昌院長與農委會陳吉仲主委偕同與全體綠色餐廳合影(圖/綠色餐飲指南)

本屆GDG年度大獎:Plants

本次榮獲綠色餐飲指南GDG年度大獎的Plants餐廳,創辦人之一的饒孟蓁表示,「美味、健康、永續是我們最大的信念,從開店以來,我們所有的決定、選擇也都圍繞在這三個理念」,雖然餐廳座落在城市之中,要全面實踐永續的理念會有些許阻礙,但有了綠色餐飲指南可以串連大家的力量,彼此可以分享經驗、知識,一起在有限的條件下找到最好的方式。

Plants由饒孟蓁與林莉在2016年於台北創立,是一間以植物性、無麩質、全食物為飲食理念的餐廳,創辦人林莉更自行出版一本全植物性、無麩質的料理食譜。Plants使用有機、友善的本土食材,降低食物旅程、減少食物浪費的理念,被綠色餐飲指南大會評為「全方位實踐綠色餐飲」的餐廳,並於2021、2022年分別獲得綠色餐飲指南的「最佳運營餐廳」和「GDG年度大獎」。

饒孟蓁表示,植物性飲食不論是對環境、地球、動物、人類健康也都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希望透過綠色餐飲指南與自身經驗的分享,發揮影響力並持續推動這個理念,「我們能做的其實還有很多很多」。

Plants餐廳榮獲第二屆綠色餐飲指南GDG年度大獎(圖/上下游馬振瀚)

北中南東四餐廳榮獲「有機友善食材獎」

「有機友善食材獎」共有北中南東四家綠色餐飲共享殊榮,餐廳採用90─100%有機友善食材,是綠色餐飲的實踐典範。

呷米蔬食/素食餐廳」用心尋找全台各地的有機友善小農,並在餐點中大量使用有機食材,帶領消費者認識有機友善的食物生產者,同時更在農作盛產時,於餐廳內協助銷售過剩農產品,也持續發掘更多優質農產品。

在台中默默耕耘了八年的「禾豐田食」,不僅是綠餐的先行者,在食材採購及料理上也十分用心且極盡所能地推廣在地友善的小農物產,過去更透過共同購買的商業模式串聯友善小農。

南區獲獎者「均食堂」,經營者曾彥翔多年來走訪台南附近農場,建構起自己的食材供應夥伴群與菜車配送系統,致力以低於時薪的售價提供安心便當,而且更100%使用有機/友善食材,是使用永續食材的餐廳模範生。

有機友善食材90%來自宜蘭員山深溝村的東區獲獎者「一簞食」,除了盡可能縮短食物從產地到餐桌的距離,在餐廳和社群媒體上介紹自家使用的食材與種植者,許多生產者也是餐廳內的小幫手,在推動消費者認識料理的同時,也努力拉近他們與農友、土地的距離。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頒發最佳友善有機食材獎給「呷米蔬食_素食餐廳」、「禾豐田食」、「均食堂」與「一簞食」(圖/綠色餐飲指南)

首屆「葉級餐廳」名單公開!欲與國際接軌,透過消費行為推動生產活動

此次綠色餐飲年會也公布首屆符合綠色餐廳分級評鑑的55家餐廳,以餐廳使用有機友善食材的佔比,分成一葉、二葉、三葉三個等級,就猶如綠色餐飲界中的米其林評選。本次未有餐廳被評為三葉等級,二葉級餐廳僅佔綠色餐飲指南整體的10%不到,如此次榮獲最大獎的Plants與先後榮獲年度最佳主廚獎的TU PANG地坊餐廳、三時之聚-彰化武德殿都名列二葉餐廳。

一葉餐廳共有28間,他們因採用有機友善食材使用比例40%以上,並達到綠食宣言的標準,符合食材選擇、剩食處理、綠食概念宣導、友善員工等指標,而榮獲一葉評級。

二葉餐廳共有27間,除了有機友善食材使用比例達60%以上外,他們也同時符合一葉餐廳的標準,並且更進一步在永續環境的資源節約政策、社區關係、綠色飲食、公益行動推廣有所貢獻,因此獲得二葉餐廳的評選。

「綠色餐飲指南推動綠色餐廳葉級評鑑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與歐洲的綠色餐飲指南接軌」,黃俊誠表示,本次獲得葉級的餐廳,最快在明年就會拿到國際認證,這能加強餐廳的曝光、吸引消費者消費,而餐廳也能因此購買更多有機食材,不僅有利於農民,也能因此對生態更友善,「我們希望透過消費行為回頭推動生產活動」。

綠色餐飲指南正快速發展 未來將與業者聯合採購、合作開發料理包

黃俊誠表示,現在幾乎每天都有新夥伴加入綠色餐飲指南,若依照歐洲的經驗,接下來增加的速度會更快。未來將規劃與里仁合作開發料理包,結合綠色餐飲指南的廚師和里仁的通路,以料理包增加有機友善食材的使用,強化「以消費推動生產」的理念與具體行動。

黃俊誠指出,綠色餐飲指南將初步嘗試與里仁合作進行聯合採購,會先以醬油這類乾貨為主,透過群體的力量,共同支持一個好的產品。

蘇貞昌:綠食宣言與《食農教育法》理念不謀而合,共創永續未來

「非常感謝今天入圍、獲獎的各位朋友,長期以來從各方面默默地在付出。」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綠色餐飲指南『綠食宣言』的方向與今年甫上路的《食農教育法》六大方針不謀而合」,綠色餐廳更是食農教育重要的實踐場域、推廣前線和關鍵力量,期望未來能有更多政府、企業與校園能加入綠色餐飲指南的行列,一同達成淨零碳排,走向環境永續。

「所有在這塊土地辛苦耕種的農民,因為有各位使用在地食材,他們才願意繼續耕作」,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指出,農業要永續,需要農民在這塊土地持續投入生產,也因為有不斷投入綠色餐飲的夥伴,台灣有機友善農業的耕作面積已達到1萬8千公頃,這是台灣農業的特色,4萬公頃更是未來農業部門走向淨零排碳的重要目標,這更需要所有綠色餐飲的夥伴一起努力。

綠色餐飲指南GDG年度大獎 Plants
年度最佳營運獎 天才餐飲集團
年度最佳主廚 張文騰
(三時之聚-彰化武德殿)
最佳有機友善食材獎 北區-呷米蔬食/素食餐廳
中區-禾豐田食
南區-均食堂
東區-一簞食
最佳在地食材運用獎 北區-島嶼法式海鮮
中區-許愿
南區-灣村麵包工作室
東區-南島部落咖啡
最佳自製食材運用獎 北區-拾穗 Kitchen&Bakery
中區-Enrich restaurant & café
南區-龜時間
東區-南澳好糧食堂
最佳綠食推動獎 樹合苑
最友善員工獎 禾乃川國產豆製所
最佳包材設計獎 江山藝改所
最友善社區獎 大山北月
最佳全食料理獎 糖果廚房
最佳社會公益獎 V Di JA
最佳綠色空間獎 頭城農場-綠廚房
友善食材尋根獎 三玉號
最挺在地小農獎 北區-Café Chat Leopard 豹紋喵喵
中區-上下游基地
南區-村家味
東區-深溝共同店
消費者最愛餐廳 北區-東雅小廚
中區-山東餃子牛肉麵館
南區-東香台菜海味料理
東區-花愛現小酒館
最有潛力新餐廳 於悅早午餐 Brunch in happy
基隆 八斗邀友善餐
台北 Plants
MUME
島嶼法式海鮮
呷米蔬食餐廳
蕃薯藤自然食堂 台北植物園店
新北 TINA麵包咖啡 新北林口店
TINA廚房 新北鶯歌店
桃園 TINA廚房桃園龜山林口店
蕃薯藤蔬食麵包 桃園中壢店
蕃薯藤自然食堂 桃園南崁店
TINA麵包咖啡 桃園內壢店
TINA廚房 桃園八德店
TINA咖啡 桃園縣府店
TINA廚房 桃園大溪店
TINA麵包咖啡 桃園中正店
TINA廚房 桃園復興店(瑞士鄉村)
春天農場
新竹 大山北月
攪攪實蔬
苗栗 心雕居
台中 TU PANG地坊餐廳
友膳廚房
於悅早午餐 Brunch in happy
南投 一碗食舖籃城台所
彰化 三時之聚-彰化武德殿
宜蘭 一簞食
台北 拾穗 Kitchen&Bakery
東雅小廚
綠帶純植物烘焙
One Ten 食分之一餐館
好嶼餐廳
新北 VGest 披薩低碳飲食cafe’
新竹 江山藝改所
牧人茅舍
醞釀生活
苗栗 笠園有機農場
台中 禾豐田食
花毛かき氷(kakigori)喫茶
許愿
南投 Sky Lounge 雲月舫(雲品溫泉酒店日月潭)
彰化 農食憶料理坊
台南 均食堂
1982 de glacée 法式冰淇淋
糖果廚房
高雄 迪立印度健康蔬食坊
LA ONE Kitchen歐陸廚房
龜時間
馨窩良行Homelanie
而今餐酒館
all’Onda 浪。義大利慢食廚房
屏東 蘭欣辣汗花果休閒農場
宜蘭 南澳好糧食堂
花蓮 豆奏會dozohuei
台東 惣在生活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上下游》。不適用CC共創授權條款。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SHARE
按下 Enter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