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茄子生產過程中,常可見到茄果彎曲、裂果、或硬綁綁像石頭一樣。發生的原因,主要受到品種、植株生長勢、環境因素及栽培技術等影響。
研究指出茄子花粉萌芽,花粉管伸長的最低溫度為攝氏 15 至 17 度以下;攝氏 15 度以下,則完全不萌芽。即使在攝氏 15 至 17 度萌芽也顯著不好,花粉管伸長也不良。但高於攝氏 35 度以上的溫度時,茄子花器則發育不良。可知,茄子結果期間的生長適溫以 攝氏 25 至 30 度為最適宜。茄子的果實是由子房發育而成,屬於漿果類。
茄果從開花到果實成熟的過程中,經過幾個形態期,以茄子成熟的過程中,經過幾個形態期,以茄子果實的形態變化為最明顯,其各形態期如下:
1.
|
開花期:花冠平展,花藥吐露冠外,藥囊孔裂,花粉散佈柱頭。
|
2.
|
凋瓣期:花蕾下垂,花瓣枯萎凋落。
|
3.
|
瞪眼期:子房露出花萼,果實雛形始見,花端果皮開始著色。
|
4.
|
技術成熟期:果實體積增長基本結束,近萼處果皮現白較少再現白,為食用果實採收和種子進入旺盛生長的臨界形態期。
|
5.
|
生理成熟期:果皮老化,種子成熟,不堪食用。
|
了解茄果的形態結構後,再從茄果發育過程,就不難了解生產不良果的原因了。茄子自授粉後,子房膨大開始逐漸形成果實,其後花冠脫落後,萼片卻留存下來,並隨著果實發育而逐漸增大,幼果的膨大速度明速度明顯大於萼片,當幼果突出於萼片時,此時期的茄果開始進入迅速膨大期的一個臨界指標,此時亦為主要果肉細胞膨大及細胞間隙增加的時期。這個時期應注意肥料與水分充足供應,以滿足果實生長發育的需要。此時如果結果過多,造成茄果彼此間養分互相競爭,則極易使茄果發育緩慢或生長勢不一致,而發生彎曲的情形。如果在這個階段,又發生缺水或養分供應不足,果實往往就停止發育,果皮粗糙,肉質較硬,味道苦澀,亦有形成「僵果」的情形。但如在低溫或高溫之下,氮肥施用過多,灌水過量的情形,使生長點營養過多,造成養分除了滿足生長發育所需要外,仍有大量剩餘時,反而使花芽分化及發育不充分,則因營養過剩促使細胞分裂過於旺盛,形成多心皮果實或雄蕊部分發育成毛邊果。
在進行中部地區的茄農是否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調查中,中部栽培茄子大都未使用此生長調節劑,因為中部地區茄子採收期,除了 7 月及 8 月較高溫下,著果情形不良外,其餘產期著果及發育均可達理想的目標,故茄農並未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所以茄子只要在苗期管理得宜,栽培期間注意植株生長勢,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均衡,避免著果過多及病蟲為害,建議最好採用v型整枝方式,相信將能減少畸形果的發生。
註:
|
彎曲茄果:
|
指茄果果實彎曲,無法伸直。
|
|
裂茄:
|
為茄果的果萼或果實表面裂開,故可分為萼裂及果裂。
|
|
萼裂:
|
大部分為生長調節劑使用濃度過高所造成。
|
|
果裂:
|
為南黃薊馬在幼果為害,或果實表被枝葉擦傷,造成果皮生長停滯,或是果實在生長過程中,遭遇乾旱後又突然下雨,則萼裂或果裂都有可能導致果實裂開。
|
|
僵果:
|
果實較小,果皮粗糙,果肉堅硬,沒有種子或僅有少許種子,無食用的價值,主要原因為未經過授粉所結的果實,尤其在採收末期的花,愈容易單偽結果。
|
資料來源:整理自 戴振洋,「茄子畸形果發生的原因 」,台中區農情月刊,91年9月1日,第三十七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