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界的光害危機:夜間農業照明的利與弊
A+
A-
夜間農業照明是一種以人工燈光幫助蔬果生長的作物種植方法,這種照明方式常見於台灣的一些農產品,如彰化縣的火龍果、南投縣埔里鎮的茭白筍以及台東縣的釋迦,透過特定光線頻譜幫助蔬果短時間內快速成長,從而實現一年內多次收成,極大地提高了產量。但同時對環境和生態系統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經暨南國際大學團隊研究發現,夜間燈光對於晝行性的鳥類和夜行性的蛙類等動物造成了困擾,使它們無法正常覓食和活動,進而影響了生態平衡。此外,長期的夜間照明也可能對一些植物的生長週期和開花時間產生負面影響。
為了減少夜間農業照明對環境的衝擊,農民已經開始使用更環保的照明方式,如紫光LED燈,以取代傳統高汙染的高壓鈉燈。然而,不間斷光照仍然對農田生態造成光害的問題。
為此,暗空協會提出一種解決方法,,即在燈具上安裝燈罩並調整燈照角度調,加上燈罩的好處主要有2點:
1.可以讓光源集中,只照到需要光線的地方,以限制光線的散射,以減少光汙染擴散範圍。
2.減少下雨進水到燈頭的機率,讓燈具的使用可以更長久,也減少耗損的開銷
這種方法已經在實際測試中得到驗證,可以將照度從一八○ LUX(勒克斯)降至四十 LUX降低,進一步減少強光對環境的衝擊,能更友善生態環境。
夜間農業照明是一種有助於提高農產品產量的方法,但必須謹慎使用,以減少對環境和生態系統的負面影響。透過採用環保的照明技術和措施,可以平衡農業生產和生態保護的需求。
為了更好地管理夜間農業照明,我們呼籲環境部及農業部能儘快提出了光害防治的相關政策及制定相應的農業照明準則。輔導農民在不影響產量的情況下,引導並監管農民使用更節能和減少環境衝擊的照明方式。同時,也應提供培訓和意識提高的機會,以幫助農民更好地應對這暗空保衛戰
資料來源:台灣暗空協會TDA
原文出處: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7467514?utm_source=yahoonews&utm_medium=ya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