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在成長的每個階段都能加工無虞-淺草堂
A+
A-
淺談一下東部初級加工場,花蓮第一家有機初級加工場(曾吉生初級加工場)。生產,加工,銷售在農業上都很重要,初級加工場在108年三讀通過後,如今多年後結至113年4月為止全台有54家通過初級加工場並取得初級加工場字號,在農民們陸續增加初級工場申請通過下目前遍佈全台。初級加工場具有方便農民自產農產快速加工優勢又可以在各地區做農產品加工服務,對於離工業區較遠的農民農產品初級加工可以達到快速便利功能。快速有效解決農產品初級的加工,具備少量或當日量的農產品進行加工,在農業上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初級加工場有距離產地近的獨特優勢,大大提供農民便利性可以減少過往加工需要寄運或需要大量才能加工,過程中還有農產受傷損壞風險,同時大幅減少碳足跡。對於常常有的次級農產品或生產過剩,都可以由初級加工乾燥並保存,這有助於次級農產品處理及盛產過多跌價等等的浪費,初級加加工場兼具一定舒緩價格及盛產暴跌功能,穩定正常農產品價格的能力,做出的初級加工品也較耐放及提升農產價值。農產品初級加工場其定位有合法性、安全性及方便性的主要功能。
初級加工場有相關補助計畫及相應,政府鼓勵農民投入初級加工場,除了可方便自有農產品加工也可幫助該地區內農民小產量需求的加工,初級加工場申請通過後並由縣市地方政府發證,日後還有輔導加工技術課程及可申請加工設備補助用於初級加工場,提升全國農產品初級加工的加工技術並紮根在各縣市,真正幫助需要的農民,從而推動台灣農業區域服務農產品的加工行業發展。政府初級加工場政策在農業加工領域上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及便利。
根據目前了解,目前宜花東有10多間初級加工場,但大部分並沒有代工服務,實為可惜,初級加工場功能幾乎與食品工廠功能一致,有GHP認證,可額外增加有機驗證,HACCP認證,清真認證,ISO的相關認證皆可。截至2024年6月前,僅花蓮一家,幫助農民農產品初級加工,服務範圍包含截切、低高溫的乾燥、粗粉碎及細粉碎、製作客製化茶包等初級加工可以地加工範疇,提供農民農產品可小量合法加工場地。初級加工場能夠解決農民簡易的加工問題,
包含:
1.在技術及設備可行下可處裡,少量多種樣式的農產品加工製作。
2.符合農業部相關食安法規之規範,幫助農民農產商品建立加工字號。
3.位於產區方便農民當日採收即可當日加工需求。
.4,初級加工品符合衛生及食品安全等
間接幫助農民後續農產品方便上架銷售,提升農產品保存期限及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提升農產品高度具備一定競爭力。
基於上述,台灣小農越來越多,農產品具多樣性且又少量的特性,農產加工日後會成為農民基本需求之一,初級加工場就能作好加工服務農民的角色,透過就近的服務可以降低加工成本,鮮品原本銷售時間較短,加工後大幅延長銷售時間,貼近市場需求利於銷售。初級加工場有當日即可加工的便利性。當農產品即時加工後,農產品變得易於保存攜帶,便可舒緩農產盛產問題,甚至有效利用次級品等,
更有利於農民農產商品上,延長銷售時間、提升價值感,及兼具合法性和安全性,初級加工場為區域服務性質為主,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帶來更高的利潤、滿足市場需求提供符合標準的產品、增加農產品的安全性和方便性。
就花東的初級加工場有些許的看法及見解。
提出來的主要目地是提升初級加工場的功能及農業地位,農產加工應該要成為農業專業分工的一環(特別說明:無針對性純粹對初級加工場的見解及建議)。無論從農發條例第一條及歷代農業首長呼籲,都是增加農民收益及從農意願為農業主管機關最需要協助的主要方向。 初級加工場功能:方便農戶農產加工於各地方 又可為大多數的合作社,產銷班,周邊小農及農民,小量代工農產成為具有合法加工有字號的商品。同時具備農產安全,有競爭力的農產商品,利於市場銷售,讓消費者安心,讓農民有更多農業上收益。花東初級加工場現況,初級加工施行多年,初級加工場業者,願意幫其他小農的農產代工比例非常低。
其主要原因
1.協助代工,價格低,產量少,專業技術未受肯定,認證沒補助,補助項目受限,等等。
2.農會的介入初級加工場項目,只採用低價策略,讓經營初級加工場長期無法成長,是目前初級加工場低落的重要因素,些許初級加工場已部分淪為倉庫等或其他用途,加工使用偏低。可惜了當初辛苦的立院三讀通過,小農受惠不足未善盡功能,初級加工場功能是可以很專業的,法規優勢未善盡。實際現況是,即使未來想投入初級加工青農們,或已從事農業農民都會考慮(未來或現在)就會與農會其競爭,大部分都是選擇退出小農代工,因為根本無利可圖。
3.初級加工場原本有離產區近,離加工場近,大幅減少碳足跡及又可當日可加工。可小批量加工,多種地目皆可設立等優勢,優勢無全數發揮, 因大部分設備使用率低,加工技術不到位等因素,初級加工場顯然有被貶低其功能及能力 尤其在花東。
歸納客觀原因:
1.補助太少, 現行配套措施 未抓到真正痛點對於有協助小農代工的初級加工場業者,補助項目種類太少,而有真正落實初級加工場業者,則基本支出太多,對於能協助小農代工的初級加工場,因長期難以與農會的低價及專業食品加工業者有效競爭,無法支撐太久,導致最終黯然退場,淡化了初級加工場設立初衷。
2.申請初級加工也者專業度不足,導致只能做自己的甚至不做,不進行協助農民代工技術未能精進,無法彰顯出初級加工場可展現的功能及發揮空間,初級加工場其實可以做更多更專業的事。
3.少許業者只為申請初級加工場容許而申請 ,初級加工場只是門面,並無實質代工或常態加工,設備使用率偏低。
4.農會因有長期各式補助及專案計畫補助,較無財力問題,(但農民有),農會可以用很低價方式替小農農產代工,農會用初級加工方式加工,(並沒有初級加工字號),無形間皆扼殺小農成長與品質提升機會,如果用了初級加工字號與法不符,又衍生有跟農民競爭問題。
可認真討論,農會是否該全面退出初級加工範疇,扶持讓(有心經營)初級加工場青農,或業者逐步走向專業化,協助需要初級加工的農民代工,深耕地方 間接幫助農業。主管機關從旁協助,讓有志投身初級加工的青農或業者有成長機會,提高初級加工場地位,逐步做出專業性商品,與西部農產商品有所抗衡。會因為專業性被輔導後加工技術提升,連帶提高代工價格,促使加工品質提升,提高末端售價。農會也可避免有與農民爭利之嫌。讓農會回歸於,是幫助農民的角色。也讓未來有志投入初級加工場的新農或現有的初級加工場業者,免於農會(未來或現在)低價戰的無形威脅。得以讓目前各式農民,認真專業的(經營純二級加工或六級農業),增加農民收益。農會該做的應該做(深度加工者角色)特別強調,(絕非跟農會成對立面) 因為農會幾乎不會倒,但農業整體加工政策方向,應該要正確。農會也絕非沒有初級加工收入就面臨倒閉問題, 反而降低農會人力。農會需要幫助農民加工的,應是提高層次一點的加工品 協助農民代工) 如:果凍,冰品,餅乾,脆片,飲品等等等, 這是多少農民的心聲 農民只需(一定普通量MOQ),農會就協助加工 落實幫助農民收益。 農會要執行食品工廠需具備一定門檻,不是一般農民可以輕易設立。 深度加工可協助在地較有實力的農民,農企業,公司行號做深度加工。讓逐步成長的青農,在各階段的農民,加工無虞,未來成熟後的農民也會需要深度加工需求,這才是農會該做的。
初級加工場農業部專屬可以很專業,也應該被重視好好打磨,未來是農業重要環節為什麼?我們應該重視,並善用初級加工場 ,因為初級加工場跟食品工廠功能幾乎一樣初級加工場適合小中量,而食品工廠適合中大量的差別而已。誰適合經營初級加工場?有返鄉從農者,穩定發展農者,農企業,,青農,已是初級工場願轉願意代工者的初級工場。誰又適合經營食品工廠?最適合的是經評估後的農會分散至全國,以及專業加工業者。
完整佈局農業加工可共同解決農民成長任何階段的加工需求,現在培養初級加工。就等於未來就是一個出色的選手,農業這條路都有角色各施其職。花東地區小農居多,以上建議均可讓農民實質受益,又可解決需要深度加工較少的問題,也可刺激初級加工的技術及質量,讓農企業,農民等,在成長的每個階段都能加工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