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太陽有機農場:堅持自然初心,守護土地與健康的有機之路
A+
A-
我是林萬賢,出生在宜蘭礁溪的一個農家,從小就在這片土地上長大,眼見著家族世代相傳的農耕生活。家中的水稻田,不僅是我們的生計所在,更是更是我心靈的寄託與對土地的深深熱愛。

民國84年我曾到花蓮農改場學習有機農業,滿懷熱情地決定回家種田 ,因父親極力反對只被迫放棄。直到101年參加阿寶老師和邱錦和老師的自然農法課程,從農的心不變,守護土地信念建立起來,加上父母的年事已高,為了讓他們吃到健康無毒的好食材,也為了讓土地環境不再被破壞,當好朋友說”我家圳頭那五分地給你種”我開心的答應,用心的以自然農法友善耕作種植水稻,父親在吃了我種的稻米後,說了一句〝這米勁好吃〞,家裡的幾分的地順利在第二年終於”光復”了
多元自給的有機農耕生活
踏入有機農耕生活之後,農場便開始朝著自給自足的生產目標邁進。不僅自己生產稻米、雜糧、蔬菜和特用作物,也自己餵養雞鴨增加蛋肉來源,學習釀造製作蘿蔔乾、醬油和醋,多元的生產讓全家人都吃得健康安心,有足夠的產量就與消費者分享。農場有機栽培以稻米面積比較大,黑米、147圓米和秈十長米,稻穀量少在自家曬穀場用日曬,量大就請碾米廠乾燥,再存放在冷藏室,需要時現碾並馬上真空包裝持續保鮮。

友善生態的田區設計
田區入水口有生態池的設計,讓進入農田的水都經過一次淨化才流入水田與菜園中並於田區周圍設置隔離帶避免鄰田汙染。田區的一側留有溝渠,讓水生生物能在曬田放水時有地方可以棲避。於人為干擾較少一側種植喬木及灌木等植株,讓昆蟲、鳥類們有可棲息處,期待田區都是具有豐富的生態,有著蓬勃生命力的所在,能夠吸引各式各樣的生物在田裡棲息,不求高產量,不使用農藥、不使用化學肥料而且也不使用苦茶粕的自然農法種植,堅持永續循環的耕作方式,並讓每個田區都逐步通過有機驗證,種出安全無虞的農作物。
宜蘭友善有機耕作的推廣
曾有一段時間只要有人說想把農田交給我種植二話不說先租下來,只為了讓宜蘭的友善有機耕作面積繼續擴大,雖然幾年後才在台北希望廣場擺攤時警覺應該更多關注在消費者端而不是一味擴大面積,卻也讓從農歷程增添些許色彩。

友善生態的田區設計
田區入水口有生態池的設計,讓進入農田的水都經過一次淨化才流入水田與菜園中並於田區周圍設置隔離帶避免鄰田汙染。田區的一側留有溝渠,讓水生生物能在曬田放水時有地方可以棲避。於人為干擾較少一側種植喬木及灌木等植株,讓昆蟲、鳥類們有可棲息處,期待田區都是具有豐富的生態,有著蓬勃生命力的所在,能夠吸引各式各樣的生物在田裡棲息,不求高產量,不使用農藥、不使用化學肥料而且也不使用苦茶粕的自然農法種植,堅持永續循環的耕作方式,並讓每個田區都逐步通過有機驗證,種出安全無虞的農作物。
宜蘭友善有機耕作的推廣
曾有一段時間只要有人說想把農田交給我種植二話不說先租下來,只為了讓宜蘭的友善有機耕作面積繼續擴大,雖然幾年後才在台北希望廣場擺攤時警覺應該更多關注在消費者端而不是一味擴大面積,卻也讓從農歷程增添些許色彩。
創辦宜大神農市集,連結消費者與農友
111年與宜蘭大學農推會及20幾位農友合作成立”宜大神農有機友善農夫市集”忝為市集創會會長期許自己為農友們開創一個小規模種植也能設攤、不須遠赴台北也能銷售農品、能自我管理抽樣檢測對消費者有保障的市集,經過宜蘭大學大力支持、農友們無私付出市集已邁入第三年逐漸打出知名度;現任幹部帶領下市集不只擺攤銷售,為消費者舉辦產地小旅行、節令特色活動、講座、共食餐會..好不熱鬧。

從挑戰中尋找平衡,守護自然的信念
有機友善的農事生產中也有許多必須解決的難題,例如在入水口養鴨來去除水田裡的福壽螺、透過頻繁的翻耕和種植藥草植物如魚腥草、仙草、野茼蒿等來抑制雜草,也有特用作物如葛鬱金、白鶴靈芝、金銀花、樹豆等植物的栽培及保種。
福壽螺是個必須解決的難題!因為棄養,水田裡出現很多福壽螺損壞了稻苗、空心菜苗和筊白筍苗等,許多農夫選擇用藥毒殺,去除了福壽螺但連帶也傷害到原本生活在這裡的田螺、泥鰍、鱔魚等;基於自然平衡及適度管理的原則、先用手撿掉大螺讓田裡減少產生小螺,入水口設置水池減少福壽螺跟著水進到田區並在池裡養鴨子吃螺,來這裡工作時就放他們出來田裡玩耍吃螺,加上田裡因為不用藥生態豐富後吸引了更多鳥類駐足也幫忙吃掉部份的螺,綜合以上幾項適度管理福壽螺的方法,幾年後田裡再也没有福壽螺困境,也不用再辛苦撿螺就可以達到平衡狀態,讓下田感覺舒適開心
結語:在土地上實踐夢想
從堅持初心到守護土地,我的農耕旅程融合了對家人健康的關懷、對環境的守護,以及對有機友善農業的信仰。未來,我希望能繼續在這片土地上播種,為更多人帶來健康與安心的食材,也為這片土地注入更多的生命力。
撰稿者:林萬賢場長
曬太陽有機農場
ilife6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