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機國寶田 永續扎根在高雄

A+

A-

上下游報導摘要

全國歷史最悠久的有機田,就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的旗南分場。從民國77年設立至今,由已退休的蔡永暭博士、高雄農改場副場長─戴順發博士,以及目前負責田區的助理研究員─侯秉賦接棒傳承,證實有機農法在台灣不但確實可行,而且是永續之路。

 

台灣有機農業發軔地

這塊0.6公頃的有機國寶田,土壤疏鬆香軟、黑得發亮,以兩種輪作方式,搭配三種肥培管理(有機、折衷、化肥)。長期試驗下來,發現有機田區在種種土壤指標上都明顯優於化肥區,有益微生物也顯著增多,病蟲害則大幅降低。

蔡永暭博士說,大概做到第四年,就知道有機的確可行,他說依據當時資料分析顯示,有機區土壤的各種理化性質和累積的養分量都已遠高於化肥區。6年後,有機田持續表現優良,研究人員更相信有機農法是正確方向,民國84年起,就從最容易的水稻開始推廣。

 

研究發現:田區蘊藏一萬七千多種微生物

蔡永暭當年研究就發現,有機田區不管是病蟲害或是生理病害,都比化肥區少很多。進一步分析才發現,原來有機田區土壤中保留了許多有益的微生物,譬如放線菌、芽孢桿菌等等。「這麼多年下來,那裡的土壤已經接近『抑病土』。」

如今科技日新月異,年輕的侯秉賦利用「次世代定序技術」,把土中所有微生物的DNA都定序出來,結果發現,這塊田區竟然蘊藏了一萬七千多種的微生物!

這塊有機田的寶貴之處,更在於它是「露地」栽培,沒有任何溫網室設施保護。水稻、甜玉米,以及高麗菜、青花菜、結球萵苣等常見蔬菜,都在此種植成功。不僅外觀跟慣行作物一樣漂亮,產量也不差。

 

接棒傳承,默默守護有機國寶田

國內農民常存有「做有機很難」的心魔,還有些人根本不相信台灣能種有機,其中許多甚至是農業學者專家。戴順發強調,有機絕對可行,而且現在農民要做有機比從前更容易了,各種生物製劑推陳出新,溫網室設施也更普及。

「英國的Rothamsted無化學耕作試驗站有一百多年歷史,我們也希望能夠持續一百年!」秉持著為台灣留一片淨土的信念,研究員們一棒接著一棒,默默地守護這片有機國寶田。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SHARE
按下 Enter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