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科技新出路-中草藥免疫抗癌

A+

A-

中藥科技新出路-中草藥免疫抗癌

  21世紀的生命科學將是全世界注目的前瞻科學。如果積極的運用現代生物技術來研究中醫中藥,將有可能從這一古老的瑰寶中發掘出生命科學新的突破點。 
  傳統中草藥中,往往單味藥本身就是一個小複方。換句話說,在一種藥材中存在多種活性成分。這與西藥單一成分有很大的區別。 
  從單一成分研究發展到複方研究,是中藥材研究中的一個必然趨勢,越來越被從事中醫研究人員所重視。 

人體三大免疫功能 

  「免疫」一詞在我國首見於清朝李氏的「免疫類方」,其基本思想早在春秋戰國時「內經」裡就已出現。「內經」把疾病的因素稱為「邪氣」,一切抗病能力稱為「正氣」,「內經」強調「正氣」,實質上包含了人體正常的免疫機能。 
  人體主要借重免疫系統來對抗疾病,並且防癌、抗癌。免疫系統三大功能:1.區別正常細胞和外來入侵物;2.有免疫監視能力,防止細胞變異;3.系統化排除入侵的病原、抗原。 
  「免疫監視」的概念是防止腫瘤的發生,免疫系統可在早期將宿主的不正常細胞摧毀。「免疫監視」的本意,可能是要對抗病毒而不是腫瘤,雖然免疫抑制的個體,其發生腫瘤的機率較高,但有證據顯示,「免疫監視」是在對抗病毒。不過,腫瘤的增加與致癌病毒有密切關係。 
  中草藥具有促進免疫功能的有:補氣藥如黃耆、人參、黨參、刺五加、白朮、靈芝、香菇、山藥、棉花籽等;補陽藥枸杞子、冬蟲夏草等;補陰藥如西洋參、銀耳、百合、天冬、黃精等;清熱解毒藥-牛蒡、蘆薈、牛黃、大蒜、黃連等。另外,從中草藥對抗氧化超氧化物歧化(SOD)活性調解研究顯示:中草藥能透過提高機體內源性SOD活性,清除氧自由基對機體的損傷,這可能是中草藥抗腫瘤的重要機制之一。 

六類抗氧化中藥 

  中草藥有效成分對SOD活性影響的包括: 
1.黃酮類:丹參、甘草、淫羊藿、蒲黃、菟絲子等。 
2.皂類:人參、三七、絞股藍等。 
3.生物鹼類:蓮子心、茶葉、馬錢子、黃連、苦豆子等。 
4.鞣質類:赤芍等。 
5.多醣類:黃耆、枸杞、肉蓯蓉、銀耳、猴頭菇、黑木耳等。 
6.苯酚類:五味子等。 

  在過去十年從事安迪湯(黃耆、枸杞、紅棗)和天仙液(冬蟲夏草、白花蛇舌草、青黛、豬苓、黃耆、人參、龍葵、藿香、白朮、天花粉、威靈仙、珍珠、女貞子、甘草、冰片等)的中草藥免疫和抗癌研究有諸多重要發現,已在國際重要醫學期刊發表四篇論文,將持續闡明發表,期對現有西醫瓶頸突破和中草藥免疫抗癌作出貢獻。

資料來源:孫安迪(台大醫師、微生物免疫學博士),中國時報,2004/1/6

2004/01/13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SHARE
按下 Enter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