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資源循環再利用 雲林首推家戶廚餘機補助

A+

A-

本文轉載自雲林縣政府;文:雲林環保局

雲林縣政府繼全面禁止廚餘養豬政策後,縣長張麗善4日又宣布率先全國推出家戶廚餘機補助計畫,由環保局編列100萬元經費補助民眾購買家用廚餘機,每臺可申請補助經費20%,最高可補助5000元。雲林縣環保局表示,預計補助300戶家用廚餘機,若每戶每日產生2公斤的廚餘,1年就可減少約219公噸廚餘量,共同落實廚餘減量及資源循環再利用。

縣長張麗善指出,雲林縣沒有焚化爐,還是全台養豬大縣,她一直在思考如何從源頭開始做垃圾減量,解決雲林垃圾去化的問題,同時也讓養豬事業能永續發展,因此,她上任第一天就禁止廚餘進入養豬場,展現縣府杜絕非洲豬瘟、保護雲林養豬產業的決心,並開始教育及協助鄉親處理生、熟廚餘;感謝所有鄉親從源頭就開始配合,協助縣府達到垃圾減量的目標。

張麗善表示,環保局將回收的生、熟廚餘變成有機資材,3年來產出約20萬包有機肥供民眾使用,資源循環再利用成效可說非常成功,但環保局也發現,有些上班族沒辦法天天傾倒廚餘做回收,把少量的廚餘直接丟到垃圾桶裡,衍生蚊蟲孳生及產生異味等問題,於是環保局編列100萬元預算,補助民眾購買家用廚餘機,鼓勵大家從源頭做起,讓廚餘變成有機資材,不僅可嘉惠鄉親,還能減少垃圾量,對沒有焚化爐的雲林來說,也能讓環境更友善、美好。

家用廚餘機一天約可處理2公斤廚餘,製成有機肥用於蔬果、花草。(圖 / 雲林縣政府)

環保局長張喬維指出,雲林縣每日廚餘回收量約50噸,生、熟廚餘各佔一半,生廚餘部分會送二崙鄉清潔隊進行脫水處理,熟廚餘部分則會送化製廠做成肉骨粉,兩者混合後再送到南亞堆肥場做成有機肥,3年下來做了4000噸有機肥提供農民使用,考量政策執行中,有些上班族沒辦法天天傾倒廚餘,環保局今年特別編列100萬元補助家戶購置生物分解型、乾燥處理型及混合處理型廚餘機,一天約可處理2公斤廚餘,製成有機肥用於蔬果、花草,符合SDGs永續發展精神。

環保局呼籲民眾,吃多少、煮多少,惜食減量,從源頭減少廚餘才是對環境最友善的方法,若家戶產生的廚餘也要妥善分類,交給清潔隊垃圾車回收,若民眾覺得丟廚餘很麻煩,則可購買家用廚餘機;希望民眾能夠從源頭開始做好廚餘分類處理,不但可以減少後端處理的人力和資源,也可以減少民眾丟垃圾的次數,有效減少垃圾量。

張縣長表示,垃圾減量是環境永續的課題,對於雲林縣來說一直都是現在進行式,縣府積極推廣多元、多樣的生活減量措施,希望民眾改變消費及飲食習慣,落實生活減塑及惜食文化,廚餘機的補助可讓民眾在家簡單自製有機堆肥,讓廚餘變黑金,再生成有機資材運用在農作物上。

本文轉載自雲林縣政府

若有任何問題,可聯絡雲林環保局。

05-534-0414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SHARE
按下 Enter 搜尋